2025“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于9月1日正式启动,本年度大赛分为“主赛道”与“专题赛道”两部分。“学院杯”大赛旨在促进中国高等院校室内设计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各专业教学水平,加强各专业院校之间的学术与教学交流合作。通过开展大赛,挖掘优秀教学成果与课程经验,并对教学发展进行展望。诚挚欢迎各院校及师生踊跃参与。现将相关事项公布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赛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赛主题
空间与融合
在万物互联、文化互鉴的时代背景下,“融合”已成为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文化融合……融合作为一种重要理念正在驱动各个领域的范式变革,同样也极大地拓展了设计的边界,赋予其前所未有的新使命。“融合”绝非简单叠加,而是深层次的结构重组与有机整合。本次大赛以“空间与融合”为主题,鼓励参赛者在空间语境中构建多要素、多维度、多层次的和谐关系,探索艺术、技术、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创造性重构路径,通过设计回应社会公平、生态可持续及技术伦理等关键议题,让设计真正成为驱动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赛范围
高等院校室内设计及相关专业在读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
奖项设置
1. 大赛分为“室内”“景观”“综合”三个组别;
2. 每个组别设“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入围奖”若干名(评审委员会将根据参赛作品的数量、质量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
3. 大赛欢迎各专业院校及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参赛,组委会将对“优秀指导教师”与“优秀组织院校”给予鼓励。
参赛程序
1. 参赛人登陆“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官方网站www.xueyuanbei.com,通过在线平台提交作品,报名参赛/提交作品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15日。
2. 参赛路径:学院杯官网——首页——报名参赛——登录/注册——管理作品——上传作品。
作品要求
基本要求
1. 应明确体现大赛的设计主题;
2. 应清晰地表达设计分析思路和设计思考过程;
3. 应包含说明文字、分析图、效果图、技术图纸等符合专业规范的图文内容;
4. 版面合理、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5. 应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作品提交
1. 参赛作品展板尺寸为A0幅面:841mm×1189mm,竖版构图,300dpi,JPG格式;
2. 每件作品图板大小单张10M以内,图板数量1-5张;
3. 展板内不得出现任何个人、指导教师及院校信息;
4. 每件作品的参赛人不多于4人、指导教师不多于3人。
截止日期
报名参赛/提交作品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15日。
评审程序
1. 征集:报名参赛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15日;
2. 初评:由组委会负责初评,筛除不符合参赛要求、制图规范及价值导向的作品;
3. 终评:2026年1月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终评;
4. 展示:2026年3月,大赛官网及公众号公布结果;2026年4月(暂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院杯颁奖典礼”期间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鼓励。
评审委员
评审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高校教师及行业知名设计师组成。具体评委名单在评审前将由组委会公布。
注意事项
1. 参赛人可以提交多件作品参赛,每件作品只能参评一个赛道/组别,多投无效;
2. 参赛组别中“室内组”“景观组”没有具体空间分类或限制要求,组别内不再细分具体类别,空间类型及尺度没有限制;“综合组”指除“室内”及“景观”以外的其他相关专业类别,包含但不限于公共艺术、家具陈设、建筑规划、数字空间等;
3. 参赛人须认真、详细、准确填写报名信息,如参赛作品获评优秀作品,证书及相关宣传以报名信息为准;
4. 参赛作品须为参赛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等人身权利内容,如发生知识产权问题及各类纠纷,一切后果由参赛人承担;
5. 组委会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展览、刊登及出版;
6. 组委会对大赛活动具有最终解释权。
获奖证书
1. 电子版证书:大赛所有奖项获得者,组委会都将颁发电子版获奖证书,并于2026年3月大赛结果公布后通过官网“获奖查询”查询并下载;
2. 纸质版证书:大赛“金、银、铜奖”“优秀指导教师”获得者,组委会将于2026年4月(暂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院杯颁奖典礼”期间,现场颁发纸质版获奖证书。
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学院杯大赛组委会
支持单位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组委会联系方式
微信:18813166170
邮箱:xueyuanbeiOC@163.com
学院杯大赛组委会
2025年9月
点击图片跳转至 “乡村振兴设计赛道” 竞赛方案
点击图片跳转至 “AIGC空间艺术赛道” 竞赛方案